据行业研究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推出的《中国互联网+长租公寓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统计,截至 2015 年,我国房屋租赁的交易额总规模就达到 8000 亿元左右。目前国内城镇人口约 7.7 亿人,按 30% 的租房率来算,大概有 2.3 亿的人口需求,租赁市场未来的租金规模可达万亿的级别,因此长租公寓前景被普遍寄予厚望。
长租公寓目前以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业态模式为主,分散式公寓竞争较为激烈,盈利不易;集中式公寓因运营难度大,所以竞争较小,成功运营后成本较低,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租金差。
作为一种服务型产品,长租公寓在进入市场后,因为服务方面的问题,还面临消费者——租客一方的压力。有租客就反应,租住期间笔记本电脑不翼而飞,投诉无人理睬。“平台 (互联网长租运营商) 有不少人手里有钥匙,之前房子又被多次出租过,现在我都不知道该找谁来处理了,体验和我想象的公寓完全不一样。”该租客说,等租期满后,他已经不想再租公寓,而是先找个普通租房过渡,“争取攒钱早点买上自己的房子”。同样一名大学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刘克(化名)最近在广州求职应聘,同时他也开始盘算租一套合适的房子,来作为毕业后买房前的过渡。“最好是家电齐全、拎包入住类型的,租客是同龄人更好,租金要保持平稳不能涨得太随意。”
在通过大量的租客信息反馈中,“租金随意涨” “恶意扣租凭押金” “被房东赶走” “偷水偷电” “ 安全不被保障” “ 房内用品难维护” “二房东跑路”等问题层出不穷,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房子成为难题,而能在其中安心长期居住更是难上加难。
相比传统中介租房,长租公寓的优势应在于统一管理和服务。但由于市场缺少成功模式,再加上发展初期大量中小型企业涌入,市场良莠不齐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影响了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从长远看,行业的形象也大为受损。
行业发展的良性轨道既要靠低成本拿房,更要用服务来延伸产品价值,通过增值服务创造溢价能力,这对长租公寓的运营能力是很大考验。
事实上,借助互联网平台,长租公寓的社会知晓度及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除了爱上租、优客逸家、随寓、拎包客等众多互联网长租公寓运营品牌的崛起,房企也将之作为待开垦的处女地。其中,万科较早推出泊寓,越来越多房企已相继进入该领域。旭辉、复地、景瑞、龙湖等已相继在北京、重庆、南京等多城市落地长租公寓项目。为确保公寓整体环境,以及定位的准确,对租客进行必要的筛选不可或缺。以万科驿项目为例,希望租赁公寓者需要首先进行面试。在招租过程中,万科驿更偏爱年龄 35 岁以下、单身无子女、积极上进的新青年群体,这都体现在面试环节。同时,万科驿与租客达成协议“客户在租赁期内上述条件发生变化,须提前结束租期,双方友好解除租约”,这都确保了长租公寓主题鲜明,同时打造优越的环境。
YOU+青年国际公寓创始人之一刘昕也曾表示,产品意在打造社交平台和创业港湾,而并非单纯的居住产品。倡导社交功能未来有望成为长租公寓的品牌主打方向,后期的增值服务值得期待。
而曾经获得 1000 万元天使轮战略投资的驻客公寓负责人曾表示,希望主打“爱情公寓”概念,打造交友平台为主题的青年公寓社区。
面对这些附带的后期增值服务的类型差异,许多单纯的租凭房屋变得“不单纯“起来,当然在这 2.3 亿人需求的市场里面,存在必有存在的道理,但是越来越多人的表示,房屋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属于自己的隐私范围,在很多时候都希望自己可以独处,享受一个人的美好自由的时光。在现在工作,生活也来越大压力的情况下,”一个家“就希望能保持最纯真的想法,回到最单纯的模式。使租客在私人场所不被打扰,不被”被迫社交“,安心租住在自己的小天地。
赠送租期作为监督的奖励,与其把资金投入泛泛未知市场,不如把资金放在刀刃上,获取第一手的可改进讯息,以此经营模式去作有效宣传。
以设计为例,为了控制成本,我们尽可能标准化,一套图纸对应更多房源;比如装修,我们利用专业造价机构资源对预算进行了多轮的审核、调整,通过多轮谈判尽可能拉长了结算周期,并与我们的回款节奏相匹配。比如家电采购,我们全部是产家直供,集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