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达文化艺术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委托 Tom Postma Design 为他们设计一个以“中国瓷器”为主题的展览空间。本次展览的主旨是向欧洲宫殿和贵族住宅中的古瓷器收藏室致敬。这个临时展览空间位于米兰 Torre 大楼的四层,不仅是古代瓷器室的现代诠释,还与由雷姆·库哈斯所设计的永久性建筑体量形成了直接的对话。
本次活动的策展任务由来自中国的瓷器专家 Jorge Welsh 和 Luísa Vinhais 负责。展览汇集了 1,700 多件制造于 16 世纪到 19 世纪的中国出口瓷器,深入探讨了迄今为止中国瓷器的历史背景、出口范围和对世界的影响。该展览位于米兰的普拉达文化艺术基金会的会址处,已于 2020 年 1 月 30 日正式对外开放,将于 9 月 30 日闭幕。
整个瓷器展览空间被划分为了三个展厅,营造出一种“屋中之物”的环境氛围。在这三个展厅中,其中两个的空间表面都覆盖着棕色的天鹅绒,内部设置着数个展示柜台;其余的一个则是以金色为装饰主色调的极具私密感的展厅空间。这三个空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氛围,充分表达了主办方和设计团队“再现古瓷器室既别具一格又亲密无间的空间感受”的愿望。
▼部分展厅表面覆盖着棕色的天鹅绒,部分采用金色色调的外表皮
“这是一个非凡的展览空间设计经历。在项目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并不是在设计一个空间,而是在设计一个装置。这个展览空间既具有创新性,又有很强的实际可行性。在合适材料和绝佳照明环境的配合下,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出这些珍贵而独特的瓷器的美感,”设计师 Tom Postma 这样说道。
▼棕色天鹅绒饰面的展厅
欧洲最早的瓷器 | First orders
本次展览的展品包括了欧洲客户所收藏的首批中国出口瓷器。这些瓷器都是在葡萄牙人抵达中国后出口至欧洲的。在西方世界中,如此早期的中国瓷器是极为罕见的,至今仅有 150 件被保存了下来。本次展览展示了超过 53 件欧洲早期的中国瓷器。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共收藏馆和私人收藏家,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展示柜台中,不仅从类别、样式和出产时间上展示了首批中国瓷器的全貌,更在完美的灯光下营造出一种漂浮在黑暗中的错觉。
▼展厅局部,在灯光的配合下,营造出一种瓷器漂浮在黑暗中的错觉 ▼展厅空间细节
金色的瓷器展厅 | Golden porcelain room
本展览空间项目的亮点之一便是其内的一间金色的房间。这个颇具现代感的展厅是对夏洛滕堡宫(Charlottenburg Palace)和桑托斯宫(Santos Palace)等宫殿中的传统古瓷器室的真正意义上的致敬。展厅的墙体完全由瓷器所覆盖,并装饰着金箔。其中容纳了 1,400 多件令人叹为观止的瓷盘,在藏品与参观者之间构建起一种亲密的互动关系。艺术家 Jorge Welsh 在其创作初期也将瓷盘当作了现代绘画创作的一种媒介,用颜色各异的线条、有机且柔和的笔触绘制出了一个个花纹丰富的瓷盘。
▼从展厅入口看展厅内部
▼金色的展厅,房间的墙体完全由瓷器所覆盖,并装饰着金箔
▼展厅墙面局部
▼展厅墙面细节
餐具展廊 | Corridor with tureens
中间部分展厅所展出的瓷器在形式上较为丰富,其造型均取材于自然和日常生活,如动物、植物和水果造型的瓷碗等,以期探索异域风格的中国餐具对西方市场的影响。
The middle section features a wide selection of objects interpreted as natural and surprising forms representing animals, vegetables and fruit tureen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and exoticism of Chinese table wares made for Western markets.
▼中间部分的展厅,主要展览动物、植物和水果造型的餐具
▼中间部分的展厅局部
▼中间展厅展品细节
More: Tom Postma Design
via:goooo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