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场“
艺汇上海——首届
校园新锐设计人才推介展”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上海大学承办。推介展获得上海 17 所高校
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踊跃参与,不少学生递交的作品富有创意,包括首饰
设计类、服装
设计类、影视制作类、平面
设计类、工业
设计及产品造型类、环艺
设计类、三维动画类等七大类,涉及传统文化、环境保护、公益事业、民生关切等诸多方面,共有 51 件优秀学生
艺术类
设计作品通过初评入围竞赛单元,角逐十大
校园“
新锐设计师”的评选。由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
艺术专修学院承办的服装、首饰类作品 T 台综合秀,生动演绎了优秀学生作品的
设计理念,引来诸多关注。
与众不同,
展览现场设置了企业墙和简历箱,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
艺术设计类学生能便捷地应聘心仪的企业,企业也能通过评点作品与学生深度交流,招聘有潜力的“千里马”,还能和所有观众一样,使用手机对作品扫描、拍照、投票,选出自己心仪的“人气明星”。上海 HKG 建筑
设计公司在本次推介会上启动了初级
设计师等多个职位的招聘。公司人事主管陈艳芳说:“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不仅仅希望看到学生们的成绩和作品,更希望看到他们的
设计理念以及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展 示和表达。‘
艺汇上海’推介展让我们可以更全面、直观地考察学生。相比于以往通过看简历和简短面试来了解学生,企业更需要这样的平台。”
上海大学公共
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执行主任陈青教授表示,虽然一些作品还相对稚嫩,但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们递交的每件作品都能贴近生活、“接地气”。她认为,“
艺汇上海”提供了一次学生与企业面对面的机会,展示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
设计作品,更是学生向社会推荐自己的风采和勇气。“有些学生在择业时显得不 够理性,通过推介展,可以在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中更加现实地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










在活动现场,除了学生优秀作品外,还举办了丁伟、周简、章莉莉等 11 位优秀青年
设计师举办的特邀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优秀青年
设计师章莉莉表示,虽然以往
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们也出版过作品集,也有部分毕业生的作品被送至
设计展览馆
展览等地点展出,但总体而言,受众还是限定在“
艺术家”的小圈子里,“
艺汇上海”则让企业和老百姓都来看看毕业生作品,这样的社会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创作出更贴近生活的作品,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创造符合市场需要、符合大众要求的优秀作品。华东师范大学景观
设计专业研究生曹旭则回忆说,自己读本科时的毕业作品展都是在
校园展出,看作品的也都是老师和学生,非常缺乏与企业交流沟通的机会。“现在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平台,企业也能从市场角度给予学生的作品更多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举办学生作品展是沪上设有
艺术设计类专业相关高校的惯例,而将诸多高校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作品共同展出,并向企业联合推荐毕业生,这在上海尚属首次。参与首界推介展的 17 所高校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属重点高校,上海大学、上海视觉
艺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市属高校和上海杉达学院、上海电影
艺术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这些高校不仅遴选了优秀学生作品参展,而且联合推荐了 135 家专业对口企业,资源得到共享。
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开展“国际创意
设计工作营”活动。自 2011 年以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分别以“手艺的新生态——国际手工创作工作营”、“2012 国际创意
设计工作营”、“2013‘双年对话’展示
设计国际创意工作营”等为主题,已陆续开展 3 批国际工作营,对接企业和社会需求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为企业进行产品纹样
设计、产品包装
设计,探索会展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为了让更多优秀
艺术设计类学生有接触“名师大家”的机会,由上海大学承办的 2014 国际创意
设计工作营作出规定:参加首届上海
校园新锐艺术设计人才推介展的学生拥有报名优先权。带教团由中外
设计师、高校教师组成,阵容庞大,营员们可在他们的指导下,参加空间
设计工作坊、平面
设计工作坊、产品
设计工作坊、时尚
设计工作坊、工业
设计工作坊等 5 个主题工作坊的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的原创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