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4 日下午,冬雨蒙蒙,在一家富有艺术设计气息的咖啡店,Arting365 有幸采访到了刘毅先生!
他,是艺术家,用否定的方式去做艺术;
他,是设计师,“反设计”做设计,讲究设计的“可能性”;
他,是老师,把每一堂课当做是艺术品去雕琢。
他就是刘毅,他的艺术中有设计,设计中融艺术,实践与理论交织用于教学。刘毅说,他现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做作品和教学上。 在 12 月 3 日开幕的“2013 上海艺术设计展”也有刘毅忙碌的身影,他是本次设计展邀请展策展团队“上海再设计”项目的负责人。
贫民窟的箱子——刘毅
更多相关内容可点击: 贫民窟的箱子——刘毅
2011 年,刘毅和品牌富美家合作,设计了这套“贫民窟的箱子”,并参加了 100%Design 家居展。
“我把这个贫民窟的箱子当作建筑在做,背后做了好多的模型。设计完成之后,拼了很久!因为考虑到是个家居作品,要讲究它的实用性,让每一个柜子都可以打开,所以组合是一个很头疼的事儿,花了很多的时间。材料用的是防火板,也用了很丰富的色彩。”
“贫民窟的箱子”设计灵感来源于贫民窟的建筑,像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有很多违章建筑贫民窟,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脏乱差,但刘毅却认为这透露了一种“贫民窟语言”:丰富、耐看、有趣,留给观看者很长久的思考。
“贫民窟的箱子”在刚刚开幕的 2013 上海设计展上完美亮相,对它附有逻辑思维的创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前去近距离欣赏哦!
后花园的小山——刘毅
更多相关设计欣赏可以点击: 后花园的小山——刘毅
把小山搬到你需要的地方,怎么做到?刘毅的设计可以解决你的困惑!
2013 年,刘毅与 ELLE DECO 家居杂志合作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后花园的小山”,用色彩鲜艳的钢筋勾勒出层峦叠嶂的山峰,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喧闹商场的别样安静,用这样的设计作品在都市男女心中植入等待你休憩的后花园!
蛇亭,2013 年新天地广场作品——刘毅
更多内容可点击: 蛇亭——刘毅
蛇亭是艺术家刘毅为上海新天地南里广场迎接 2013 中国蛇年的到来而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想要把蛇舞起来是一件很纠结的事儿,因为蛇不比龙,一旦做不好,就让人心惊胆战。
刘毅,“我想把它做的非常欢快。公共艺术最重要的是人的参与感,如果一个公共艺术作品能够让人充分的参与进来形成互动,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就构成了一个再创作的艺术,于是作品也就‘活’了。我是利用亭子的建筑语言来做整个作品的形式,同时也利用彩色霓虹灯的材料来勾画出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喜庆与吉祥的符号。”
刘毅设计的蛇亭,是用霓虹灯构造出一个快乐的、漂亮的蛇,群众争相拍照,伴随着炮竹声声,为蛇年舞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道风景!
书塔——刘毅
更多书塔作品赏析可点击: 书塔——刘毅
刘毅,“书,内涵丰富,古老神秘,能够带给我们无限的力量;塔,让我崇敬,给人震撼,能赐予我精神力量。所以我就想做一本书,做成塔状,让书与塔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书塔的寓意远远大于它的外在。”
这个书塔,是刘毅参加纸介艺术设计邀请展时的作品。他告诉小编,在书塔之前,他做了四种尝试都觉得不合心意。展览是在一个商业的环境下进行,刘毅反思考而为之,于是设计出色调、外观都极为安静的作品——书塔。
书塔设计出来之后,裁切是个大问题。刘毅笑着说,“书塔要进行裁切的时候,工人也很头大,说‘刘老师,你总是做这种让我们无从下手的东西’,我说,‘我们就是要挑战这种不可能,所以如果你能做出来,你又进步了”。
刘毅说,设计有的时候不能只在意最后的结果,设计作品的制作过程也是我们要探讨的,如果设计参与到了制作领域,设计一种新的制作方式,这也是一种设计。
三林老镇的公共艺术设计——刘毅和学校师生团队共同完成的课题之一
更多关于三林公共设计的内容可点击: 上海三林公共艺术展——刘毅
“做一个公共艺术品,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当地的调研,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等。
三林的刺绣、瓷刻和舞龙在当地是非常有名的,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元素都一遍遍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把这些当地的元素融合到我们的公共设计中。你看我们把刺绣的话用霓虹灯印在了拱桥上,在墙上用五谷杂粮画出龙腾的样子,把老百姓家里常用的热水瓶放大摆在广场等等”
置身于三林,艺术设计与风土人情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每每看到这些,看到居民和游客对公共设计的认可和喜欢,刘毅的团队已经把设计中的酸甜苦辣抛之脑后了!
K11 艺术空间开幕展的整体视觉设计——刘毅
更多设计内容可点击:K11 艺术空间开幕展视觉设计——刘毅
更多平面设计作品可点击: 刘毅的平面设计作品
今年 5 月,刘毅负责了 K11 艺术空间开幕展的整体视觉设计,主题为“真实、美、自由和金钱”。
刘毅介绍说,一般的展览主视觉只有一套,但是 K11 这次主视觉却有三套,在统一的视觉系统下,每一套都给人耳目一新的震撼。
第一阶段的主视觉,是蓝色的斜体字。斜体字,是对展览主题的丰富表达;蓝色,作为统一的主题色,主要是为了展现出圆珠笔的手工感。
第二阶段的主视觉,是邱志杰的书法。设计与书法交相辉映。
第三阶段的主视觉,是“一桌菜”,盛宴。将 30 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用插图画在盘子上,作为纪念品。盘子是视觉平面设计向产品设计的延伸,更是一种永久的纪念。
只有餐桌腿的餐桌——刘毅
更多内容可点击: 只有餐桌腿的餐桌——刘毅
刘毅告诉小编,“这是概念作品,人与人之间有关系,物与物之间也有关系。我试图改变桌子与物品的连接方式,去掉桌面,反置桌腿,让桌腿和桌上的物品直接发生关系。此外,人们还能任意移动杯盘,改变位置。”
“痕迹”,感温桌椅——刘毅
更多内容欣赏可点击: 感温桌椅——刘毅
说起这套作品,刘毅讲述了一个快乐的回忆。“有一次朋友到我家聚会,热的容器直接放在桌子上,把桌子烫出印子。我突然觉得,这其实是人与物之间的互动,为什么不可以做成一个设计作品呢!生活中有这样‘意外’的痕迹,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于是,说做就做,来源于生活的灵感,成就了刘毅的这套感温桌椅——痕迹。
“原来是紫色的,人坐在上面之后,到了 27℃温度,就会露出它本身的木色。你会觉得,这个桌椅是有生命的,跟自己是有互动的,通过这种感温来交流的,它是有语言的。”
八十岛产品设计合作展,3D 打印雕塑——刘毅
更多 3D 打印作品可点击: 八十岛 3D 打印作品展——刘毅
当下讨论最热烈的莫过于 3D 打印。在 2011 年,由刘毅策划的八十岛产品设计合作展,他带领学生完成了美轮美奂的 3D 打印作品。
从刘毅的 3D 打印雕塑作品,到学生们奇思妙想的 ipad2 背壳、首饰,团队充分运用了 3D 打印手段,把产品设计的元素融入进 3D 打印作品中;敢于提出前卫的想法,在打印材料上设计各种“可能性”的尝试。
刘毅的教学理念
更多精彩的作品欣赏可点击: 与学生一起做作品——刘毅
“对于我的学生,我不会总跟他们谈设计。一味的谈设计会让你的思维越来越狭窄,想不出好的设计。所以我会跟他们谈美食,谈怎么玩,谈看歌剧,谈如何去调研。我的学生有的时候问我‘刘老师,我想不出来怎么办’?我会说‘你要多观察身边细节,放松思想状态,多多的感悟生活’!”
在课程当中,刘毅乐于和同学们交流,共同讨论设计做创作。因为他觉得,同学们有着不受条条框框限制的思维,对一切是无所顾忌的,可以很大胆的。
小编看了刘毅和他的学生团队做的作品《通》,实感震撼!
采访中,刘毅一直说到一个词“可能性”。
“我们如果把很多事情看得太局限的话,就关上了‘可能性’的大门。可能性背后带来的是:实验。对于我来说,实验是很重要的,一旦你去破坏它,就会去进行实验,去探索它的‘可能性’,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而这些就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想法与突破。”
采访临近结束,刘老师说,他自己家里也会摆放自己的设计作品。“那哪个作品是最喜欢的呢?”小编问。
刘老师说:“一个作品太成熟的话,是一个警钟,这很可怕!所以我喜欢的永远是我的下一件作品,我非常期待!”
这就是刘毅,举止间透露着天秤座的优雅。
刘毅的个人网站:http://www.61creative.com/